他是学海无涯的领路人,也是同学们的知心好友。从教34年🧙♂️,他把青春留在了北航🦹♀️,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北航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凯发娱乐郭卫东老师👷🏻♂️。

以初心筑梦,以匠心育人。日前👩🦯➡️,学校举办2023年第四场“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师德宣讲,在台上,郭卫东老师娓娓道来,他的从教之路💂🏿♂️,一起来听听——
坚持初心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的化学教师,他的课讲得非常好,板书写得也很漂亮,很受学生的喜欢🤵🏽♀️。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去他的办公室和教室🙋🏿♀️,那时我就想,等我长大,也要成为他那样的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改革开放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使生长在农村的我有幸走进了大学。1979年,我以黑龙江省拜泉县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了东北重型机械凯发K8🎢。大学四年,是我敬爱的老师们把我培养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是他们给我插上了知识的翅膀🧦,改变了我的命运👶🏼,因此我也特别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人民教师。
“可惜的是🦋,大学毕业后没能成为一名教师🙍🏻♀️,我被分配到了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工作🟤。在标准化研究所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我一边踏实努力工作,一边仍不忘我的教师梦想。在1986年等到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时刻🐰,这一年我考入了北航🙎🏿♀️,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在北航,我的两位导师——张启先院士和党祖祺教授🕵️♀️,一位把我领进机构学的科研领域,一位把我领进机构学的教学领域,他们是我教师职业的领路人。1989年毕业后,经过刻苦的努力,最终我留在了北航🌓,实现了自己少年时就有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留校后,我深受教研室主任党祖祺的教诲和指导。他指导我全程助课🧑🏿🔧、独自完成作业、独立批改作业、全程参与每周一次的答疑……经过近2年的学习和磨练🧗🏻♂️,我具备了走上讲台的资格和能力。
“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时,既兴奋又紧张,虽然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拿着机构模型的手都是颤抖的,时不时还得去看备课笔记,生怕讲错。当看到坐在最后一排的党老师投来鼓励的目光和点头示意的肯定,心情慢慢平复下来,注意力也就集中到了讲解上🧌,磕磕绊绊👩👧👦,总算顺利完成了第一次授课。当天晚上一夜无眠,白天上课的情形一遍一遍出现在脑海里,为自己真正成为了能够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的教师而感到高兴。
“整个一学期🍆,党老师全程听课,每次课后都给我指导,肯定优点,纠正不足,这一学期的经历让我受益一生🤘🉑。在我从教的34年时间里,我以前辈为榜样🥱,以德立身,坚守教育一线🧑🏻🎤;以德施教,全心投入👨🏽✈️🙆🏿,言传身教🎳。努力做到将课程与思政相统一、育才与育人相统一、智育与德育相统一。”

郭卫东老师的课堂
建立导教制,打造优秀团队
“做任何事情💔,人是第一要务®️。2000年左右,机械原理课程只有3位任课教师🙁,为1000多名学生授课,根本没有时间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有了那几年的经历后🤱,我们深刻体会到课程团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大力开展了课程团队建设,通过寻找、吸引🙋🏿♂️,不断地有青年教师加入到课程教学团队中来。

“目前课程团队有20位教师👩🎤,其中19位具有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每位教师都承担有科研工作👩🏻,科教融合,富于团结协作精神🧑🏭。课程团队分设2个理论教学组和1个实验教学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团队先后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我们秉承了以往北航优良的‘传🦽、帮🧪、带’传统。从“面”上来说,每位教师都要经历过三阶段式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从培养他们助课开始,到能走上讲台,最终能站稳讲台。
“从‘点’上来讲🐌🐦🔥,着力培养团队的接班人,希望通过团队负责人的有序延续,保持课程团队的良性发展。作为课程团队的第二负责人的于靖军教授🫅🏿,现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获得过宝钢优秀教师称号,作为‘机械原理’课程负责人获得了第二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结合时代发展😺🏡,做好课程建设
“从2003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开始👨🏿🦰,随着团队成员的增加,我们持续进行课程建设,先后建设为‘北航虚拟仿真课程’🚣、‘北航研究型教学示范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从1998年开始🧛♀️,我深度参与了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作为‘机械原理’课程的负责人😋,以机械系统设计为主线,将机械原理与工程图学、机械设计有机衔接🖤,实现对学生知识→思维→应用系统化、逐步进阶的培养🈲,践行‘讲一练二考三’的课程学习方法,在国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一流课程‘机械原理’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以及哲学思想三个层面挖潜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身边人故事,弘扬‘启先精神’。
“课程团队共同创建并实施STEP教学模式,将仿真工具(Software)、理论学习(Theory)🦸🏿♀️、工程实例(Experiment)和项目实践(Project)等作为课程学习及考核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提升课程的挑战度🧖♂️。立足‘三个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科学与工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研究型教学,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团队建设有4门MOOC👱🏿,累计开课达到43学期#️⃣,选课超过12万余人次🪠。

上线的4门MOOC课程
“北航的机械原理MOOC,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020)🤌🚂,成为了国内很多青年教师的示范课和讲课前的必看课🙆🏻♀️。

“课程团队大力开展教材建设,先后完成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和优质教材🤔、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教材的编写出版🤸🏻♀️,为课程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的资源。初步统计,我作为主编完成的教材有21本🦶🏿。实验教学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团队构建了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出版了特色实验教程🗽。
“在教学手段建设方面,2016年正式出版了国内首部《机械原理》云教材(新形态数字化教材)🐑,创建了国内首个‘机械原理’云班课💆♀️,进而构建了‘云教材+云班课’的机械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

机械原理云教材
科教融通🤶🏻🆗,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主持和参与了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将科研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1995年🗄,我接触到先进的机械系统仿真软件ADAMS🎠,并应用到科研项目中。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将先进的虚拟样机技术与机械原理课程的经典理论相结合,创建了先进技术与经典理论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先进技能的‘能文能武’型人才。

指导学生课设
“基于云教材🛂、云班课和SPOC,我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网融通’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以理论教学部分为例,学生课前通过云教材(或SPOC)线上自学有关知识点,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云班课在线实时进行答疑辅导👩❤️💋👩💫,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上重点开展知识的梳理、问题探究和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精神。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令学生满意和专家认可的效果。

“15年来🤹🏽♂️,我一直担任着北航‘机械创新基地’的总教练,带领基地教练组的教师们,满腔热忱地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我们还带领学生走出国门,在更大的舞台上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在世界大学生面前展示北航学生的风采🥊,进而也检验我们的课程教学效果。北航参赛团队于2018年在秘鲁首都利马获得过国际机构和机器科学大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亚军、个人亚军和个人季军🧑🧑🧒。同时,在国内的各项赛事中👸🏼,也都取得过较好的成绩。


国际比赛带队参赛
“在退休前的这几年时间里🚣♂️,我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立德、建课、团队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坚守初心,继续前行!”
(转自🤟⛹🏿:北京凯发K8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新闻网)